領導干部
乜庭賓(1905~1974) 景縣龍華鎮吳家窯人。少年時家貧,靠租種幾畝薄田度日。1920年夏,入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他作戰勇敢,指揮有方,歷任排、連、營長等職。1927年任甘肅第五方面軍二十五師劉郁芬部團長、騎兵旅長。1930年任二十六路軍高級副官長。1932年任西北軍彭振山部參議。1934年,在吉鴻昌、宋哲元部任獨立七旅旅長等職。
1937年七七事變,他任國民軍二十九路軍副官長,參加了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北京南苑之役。
1943年秋,他任郝鵬舉部第一師中將師長,駐徐州西關燕子樓營房,同中共冀魯豫邊區黨委敵工部建立了聯系。他立志報國,作風樸實,智勇兼備,性格剛直,思想進步,追求真理,愛護官兵,深受全師將士的愛戴和尊敬。1944年春,郝部成立軍事教導團。他多次給該團上課。他說:“要成為一個愛國軍人,必須意志堅強,艱苦奮斗,嚴于律已,練好本領,保衛祖國。”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他率部移駐徐州南15公里的三堡,靠近中共肖銅縣根據地。徐州工委書記趙卓如,前去做乜的工作。向他談形勢、講政策,分析兩黨前途,指出中國命運。乜庭賓頻頻點頭,連稱:“趙先生之言,頓開矛塞。”在趙的工作下,乜提高了對共產黨的認識,產生了仰慕之情。后來,乜提出入黨要求。趙卓如請示鄧子恢、張愛萍批準,由柏寒介紹,吸收為單線聯系的中共特別黨員。從此,乜庭賓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把重要情報及時設法送給組織。
此后,他會同張奇積極策動郝鵬舉起義。幾經周折,終于促成郝鵬舉率部2000 0余人,于1946年1月9日在山東臺兒莊起義。這對進一步分化瓦解和促進國民黨軍政人員退出內戰,起到很大的作用。
郝部起義后改為中國民主聯軍,郝為總司令,乜庭賓任第一師師長,張奇任第二師師長,部隊進駐山東莒縣。我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及時派朱克靖、劉述周、谷鳳鳴、鄧旭初、李子新等政工人員,協同乜庭賓、張奇對聯軍進行教育和改造。
1946年7月,蔣介石破壞停戰協定,解放戰爭迫在眉睫,郝鵬舉表面積極,暗懷鬼胎,率部移駐江蘇贛榆縣,陰謀叛變。乜庭賓及時將這些動向密報陳毅,并與之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郝召開的師以上軍官會議上,他堅決反對叛變。他說:“我們不是婊子,不能反復無常。既然投靠共產黨,哪有再回蔣介石那邊的道理。我乜庭賓抱定志向,絕不跟蔣介石干?偹玖钜献,我乜庭賓就往北走!”郝氣急敗壞,撤去乜的師長職務,把他綁走。
1947年1月27日夜,郝鵬舉挾全軍叛變投敵,改為國民黨第四十二集團軍。乜庭賓等被綁在馬背上,押送到江蘇灌云縣南城鎮監禁。2月6日晚,華東野戰軍二縱奉命討逆,全殲了郝的總部、特務團及第四師,活捉了叛逆郝鵬舉。4月,郝因逃遁被擊斃。
郝的主力被殲后,其余部由副司令畢書文任代總司令,率部移駐蘇北鹽城、阜寧、大豐縣及通榆公路沿線集鎮。畢無統帥能力,不得不利用乜庭賓在部隊中的威信和影響,恢復了乜的自由,給以高參之職。乜立即和中共蘇北軍區聯系,接受中共蘇北軍區司令員管文蔚、政委陳丕顯領導,由周曉江擔任聯絡。乜庭賓及時提供鹽城守軍防衛圖和火力部署等重要情報,為鹽城的解放作出重要貢獻。鹽城戰役,生擒師長李鐵民,殲敵70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
1947年8月底,郝殘部被整編為國民黨軍暫編二十三師,師部駐黃橋鎮,轄兩個旅:起用張奇為四十五旅副旅長,先駐黃橋,后駐有泰興縣城;乜庭賓為四十六旅旅長,先駐海安縣城,后駐靖江縣城。乜、張利用“后期革命同志會”(辛亥革命為前期)的名義,聯絡干部,團結部隊,采用個別談話等方式進行形勢教育和政治教育,培養骨干,準備再次起義。
1948年秋,淮海戰役即將開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包圍徐州,并向南乘勝追擊。國民黨軍暫編二十三師以改進裝備為名,調駐江南。乜庭賓掌握時機,于9月27日在靖江縣城旅部召集連以上軍官會議,研究形勢和奉調動機,統一認識,布置起義。不料被團長崔鳳鳴告密。
次日下午,乜庭賓派出警衛員齊照祥(共產黨員)去泰興聯絡張奇后,正和參謀長卞超研究起義具體事宜。突然,接到駐季家市的營長報告:師長畢書文和副師長曾紀瑞率40多輛卡車的部隊開向靖江縣城。情況突變,乜庭賓十分鎮定,立即參謀長通知直屬部隊警衛排集合,待命出發。
乜庭賓出城后,想到周曉江和部分地下黨員及其家屬仍在城里,即派手槍排長李樹明入城營救。李樹明入城后找到周曉江,周即翻越城墻脫險。李正準備營救乜的家屬時,齊照祥和乜夫人石瑞云及四個孩子已被崔鳳鳴關押。
乜庭賓率起義部隊一路疾走,到達解放區老莊頭時,受到靖東大隊政委劉聯芳的接應和歡迎。乜沒有停留即赴如西,后至東臺,任蘇北軍區教導團總團長。
9月底,齊照祥和石瑞云等被押解至安徽繁昌縣,崔風鳴將齊活活打死,又威逼石瑞云,要她交代乜與共產黨的聯系。石說:“我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什么也不懂,孩子又小,不知道政界的事。”后被押至蕪湖,限時離境。石等流浪不久,即被接應,一家人在阜寧團聚。
乜庭賓在靖江雖未能率全旅部隊起義,但在政治上影響很大,瓦解了敵心,在軍事上給敵人一定打擊,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建國前后,乜庭賓任江蘇省淮陰軍分區副令員、司令員;1956年轉業,任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作出了貢獻。1974年7月5日,病逝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