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gbeo0"><dd id="gbeo0"></dd></th>

      <wbr id="gbeo0"><legend id="gbeo0"><noscript id="gbeo0"></noscript></legend></wbr>
      <nav id="gbeo0"><listing id="gbeo0"></listing></nav><nav id="gbeo0"></nav>

      <sub id="gbeo0"><table id="gbeo0"><small id="gbeo0"></small></table></sub>
             
            您當前的位置:景縣新聞網>>圖片新聞>>風光

            北齊高氏墓群

               景縣新聞網    時間:2018-02-01 17:58

             
             

              北齊高氏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南約十五公里的王瞳鎮、杜橋鄉一帶。當地群眾稱之為“高氏祖墳”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F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圍較廣,總面積約37萬平方米,分為四個保護區:隋莊保護區位于隋莊村東南約1公里處,包括3、4、6、7號墓;大高義保護區位于大高義村西約500米處,包括8、10、11、12號墓;野林莊保護區僅有2號墓,位于野林莊村北約700米處;李高義保護區有14號墓一座,位于李高義村東北約400米處。

              該墓群相傳原有墓冢近百座,歷經滄桑,封土流失,多數泯沒;歷年來,農民在打井和農田基本建設時,經常發現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館和文管處獲悉當地村民在耕地中發現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調查,收集到前幾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證實了這一批墓葬,確系南北朝時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將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統一編號,加以保護,并有計劃的發掘了三座墓。三座墓是南向磚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狀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較為罕見。

              一為天平四年(537年)高雅夫婦子女合葬墓,編號為M13。由主室、后室和東室構成。墓前有仿地面建筑的墓門,頂部楞磚起脊,下砌飛檐。墓內共有尸骨四具。據墓志記載,主室內的兩具尸骨,是墓主人高雅和其妻司馬氏(司馬金龍的孫女),后室和東室的尸骨分別為他們的第二子高德云、大女兒北魏孝明帝嬪高元儀,像這樣父母子女,特別是已出嫁的女兒,而且又是最高封建統治者的妃嬪,葬在一起的情況,還不多見。高雅字興賢,北魏末年,官至定州撫軍府長史。死于熙平三年(518年),東魏天平四年追贈散騎常侍、冀州刺史,“詔書”改葬。這是一座按封建禮制埋葬的標準的貴族墓。該墓出土器物最多,也最珍貴,共有115件,制作精細,造型優美,而且排列有序,組合清楚。

              二為武定五年(548年)高長命墓(?),編號為M1。墓室分前后兩室,平面呈葫蘆形,前室頂部有農民耕地時被拆除,后室頂部早年破壞。墓門門樓,砌三層門額,壁面涂白灰,畫紅色闌額,兩端畫?ぶ?,柱側各畫一門卒,頭戴纓盔,身披鎧甲,手執骨朵。券門上面畫火焰,再上畫二異物,人身獸首鳥爪,背后有一枝條。東側異物,僅存身足,余皆脫落。這座墓破壞嚴重,器物僅存陶瓷兩種,沒有一件完整的。棺木劈成碎塊,尸骨全無,墓志砸碎,僅存“大魏□故”兩個半字。前后室間的甬道和過門,墓門甬道和里外層封門磚均被拆除或搗毀,室內壁畫全被鏟掉,地面上還有一層零散的著色白灰片。這座墓很可能是在死者入葬后不久即被搗毀。此墓在高六奇墓南,與更南的一座等距排列,從墓的位置和殘存器物來看,它應當是北齊雍州刺史高長命的墓。該墓可復原的不及十分之一的陶瓷器碎片中,應有陶俑和動物模型等八十多件。

              三為隋開皇三年(582年)高譚夫婦墓,編號M5。高譚夫婦墓的形式較為罕見:墓室下部呈正方形,高達1.25米后,四壁各以相鄰兩角為點,壁面以弧線形狀向外伸張,連砌五層磚后,口部成圓形,然后攢頂;旧蠟轳妨。頂部在抗日戰爭期間曾被掘開,室內四角,各立一圓柱,高80厘米,上置陶燈。高譚墓自稱“不須棺槨,祭奠率爾,勿用牲牢”的節葬墓,但仍有金、銅、陶瓷器九十多件,能復原的陶器,不到三分之一。

              隋莊保護區內原有墓五座,現有四座墓。已發掘的高譚墓也在隋莊保護區內,據高譚墓志記其祖為高翼,父為季式!侗饼R書•高乾傳》,乾為翼子,兄弟四人,一人降周,季曰季式。又據《北史》乾弟為翼“大起冢”,3號墓的封土較一般的大出幾倍,與史書所記相符,此五座墓應為高翼祖孫墓。

              大高義保護區原有墓六座,現存四座。一座泯沒,一座為1973年發掘的高雅夫婦及子女合葬墓。高雅墓與《魏書•高?v傳》相符。雅為和璧子、祖?v。這六座墓當為高?v一支的。

              野林莊保護區原有墓三座,南北等距排列,現存一座。一座為1973年發掘的高長命墓。一座是已破壞的高六奇墓,墓志記載墓主為高六奇,父長命,祖永樂!侗饼R書•高乾傳》附記其事,此三座墓應為高長命祖孫三代的墓葬。

              李高義村保護區內原有墓兩座,一座已無封土,現存一座有封土墓。據《景縣縣志》(民國二十年版)載:“北魏咸陽公高允墓,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高義村,又名青冢。”高允埋在景縣高氏墓群里是定而無疑的。根據以上情況分析,該墓應為高允或其家族墓。

              景縣北齊高氏,是當時北方的名門望族之一,在歷史上繁衍的年代很久,上起于后漢,下至隋、唐。在《晉書》、《三國志•魏書》、《北史》、《魏書》、《北齊書》、《隋書》、《新唐書》等史書的記載中,景縣高氏,有官位的就有一百三、四十人之多,而多北魏至北齊,高氏發展到鼎盛時期。因為此時的高氏,不僅是個望族,而且成了皇族。高歡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從北魏做官到滅魏建齊的過程中,其高氏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于是,高歡父子對高氏兄弟大加封賞,僅見于史傳的有官位的就有一百多人,其中封王拜相的就有三十多人。建國后,考古專家經考證確認北齊皇族的墓葬在今河北磁縣境內。

              北齊高氏墓群,現存十座有封土墓保存現狀如下:

              2號墓封土高7.5米,占地面積289.5平方米; 3號墓封土高18米,占地面積5281平方米;4號墓封土高3米,占地面積1194.6平方米;6號墓封土高10米,占地面積1452.2平方米;7號墓封土高6米,占地面積490.9平方米;8號墓封土高5米,占地面積415.5平方米;10號墓封土高3米,占地面積323.7平方米;11號墓封土高9米,占地面積581平方米;12號墓封土高4米,占地面積907.9平方米;14號墓封土高3.5米,占地面積706.9平方米。各墓因年代久遠雨水沖刷封土流失嚴重。

            稿源 景縣新聞網 編輯:沈玉榮
              相關鏈接
              領導風采 更多>>
             
            縣委書記孫文欣
             
            政府縣長李景輝
             
             
              景縣概況 更多>>
            發展現狀      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名勝古跡
            經濟建設
             
            主辦單位:中共景縣縣委  景縣人民政府
            備案序號:冀ICP備10001396號-1 技術支持:長城網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議使用微軟公司IE6以上
            黄片免费av
              <th id="gbeo0"><dd id="gbeo0"></dd></th>

                <wbr id="gbeo0"><legend id="gbeo0"><noscript id="gbeo0"></noscript></legend></wbr>
                <nav id="gbeo0"><listing id="gbeo0"></listing></nav><nav id="gbeo0"></nav>

                <sub id="gbeo0"><table id="gbeo0"><small id="gbeo0"></small></table></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