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黨的領導之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證,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創者和引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
在探索現代化道路方面,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一度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奉行資本至上、利益至上的邏輯,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血與火”的方式實現現代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就曾飽受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和欺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也應運而生。一百多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一以貫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鮮明提出“我們共產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化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初期,黨提出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黨的十三大確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大在“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基礎之上,提出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行戰略部署。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人一代代接力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在現代化探索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不斷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堅持抓好各項重大改革舉措,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不斷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黨的領導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不斷造福人民。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眾智謀事必明,眾力舉事必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植根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ㄐべF清 作者系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